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学科科研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体质测试 | 联系方式 
0304体育与健康学院
新闻动态
· 新任院长郭可雷带领领导班子...
· 3支队伍获省大学生三人篮球锦...
· 每周之星吴慧君:起舞,以青...
· 每周之星冼健新:舞龙、凝心...
· 第14期体能训练营顺利结营
· 教师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我院开展消防安全及防范网络...
· 每周之星林彬:我以我手执新...
· 卫冕!省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
· 啦啦操校队参加省赛揽获2金2...
· 校队参加全省大学生乒乓球团...
· 每周之星唐讯:人生因跳跃而精彩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科研>>学科建设>>正文
 
体育与健康学院师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及发展方向
2015-07-03 16:41  

体育与健康学院师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及发展方向

体育与健康学院

 一、对人才的认识

    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在当今社会有其特定的内涵、特殊的作用,现代科技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有着新的需求及要求。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要素是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和构筑创新基地,其中汇聚师资队伍人才是关键,是核心中的核心。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依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注重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精品辈出的现代高水平高等教育。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资源是关键资源、战略资源,是稀缺资源。高层次人才队伍对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具有关键性、决定性意义,对学校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到,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而人才作为有才识、学问,德才兼备的组织成员则更是一个组织兴衰成败的关键。体育与健康学院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体育与健康学院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是,在学校正确办学思想指引下,群策群力,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省内特色鲜明,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

在人才的使用上,体育与健康学院领导班子牢固确立人才须有德、有才的宗旨。高校工作操劳辛苦,责任重大,因此,特别强调人具备诚信、爱校、敬业、责任心、团队精神等美德,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以爱岗、兴校为理想。讲求人格和内在美,是人才的内在灵魂。人才须有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身经高校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精通一专多能。有才干,有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按照国际上的公认说法:具备专业知识、能为促进社会进步而创造性劳动的人就是人才。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院在走“内涵式”专业建设发展道路思想的指导下,初步形成了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两翼的办学特色。产生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教研成果,提高了本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200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综合实力排名榜上,领先于部分省市的体育专业院校和十个省的师范大学体育院(系),在我省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2005年我院代表广东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团体总分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中列第7名,创造了近三届比赛广东省代表队的最好成绩。2003——2004年度我院以全校科研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科研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获广东省自然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科研立项各1项;2005年体育专业改革理论与实践成果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篮球》课程,进入校级“精品课程” 六强的行列;2006年《运动解剖学》进入校级“精品课程”行列,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田径运动、足球运动四门课程被评选为校级“优秀课程”。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与学院领导班子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密不可分。

    首先,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学院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建设创新团队和支持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重点,以加快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后备人才为基础,以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为补充,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梯队完备、充满创新活力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建好高水平特色专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学院发展需要,认真做好人才资源状况的摸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制订和完善人才规划,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提出有力度、可操作的工作措施。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地,以培养适用人才为主,努力改善人才环境,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和智力。

    其次,优化人才工作的环境。体育与健康学院领导班子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开展一切工作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力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张旗鼓地宣传学院优秀个人,创设宽松的学术环境。鼓励全体教职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于冒尖、争创一流业绩,逐步形成体育与健康学院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再次,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支持优秀团队和个人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和学习、培训、考察活动,资助其发表高水平论文。协助优秀团队和个人申报国家重大课题、成果奖励或资助计划。采用上述措施,支持优秀团队和个人开展高水平创新活动,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体育与健康学院领导班子深化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人才的成才规律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人才开发对象、开发重点、培养方向,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培训机制和方法,走以学院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路子,建设体育与健康学院的人才梯队。

三、目前体育与健康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一)体育与健康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体育与健康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大学体育部、社会体育系、院办公室、实验中心、重点运动项目中心6个部门。学院在体育教育训练、社会体育二级学科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体育与健康学院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在学科建设方面未雨绸缪,近年来在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建设上铸就了坚实的基础,并储备了相应的人才群,为学科建设以及进一步发展打造了一个强势平台。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现有教授9名,平均年龄49岁;副教授19名,平均年龄44岁;讲师28名,平均年龄37岁。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1名;校级学术带头人5人,广东省校级千百十培养对象2人,全院教师平均年龄40.25岁,是一支结构、年龄比较合理的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优良规范的管理,突出的竞赛成绩,较好的科研成果,为体育教育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目前,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群有一支年富力强、职称及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在2005年至2010年度期间,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核心刊物31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篮球运动》、《运动解剖学》、《田径运动》课程是我校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两门课程被评选为校级“优秀课程”。定向运动在广东省处于领先地位。张新安教授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定向运动裁判员,现任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地图委员会主任;中国学校定向运动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学生体育联合会定向运动竞赛总裁判长等职,多次主持全国和广东省大中学生运动会定向运动项目筹备工作,是国内定向运动界公认的最全面的定向运动专家之一。主编全国高校教材《定向运动》。主持完成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首批立项项目《定向运动专题学习网站》,该网站是全国首个定向运动专题学习网站,2006年获“广东省高等教育网络课程优秀奖”。近年还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0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张新安教授所训练的学生2006年入选国家定向运动队,在亚洲城市定向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全国定向冠军赛等重要赛事中,多次取得冠军,扩大了肇庆学院的影响力。张新安教授还获得20042008“中国学生定向运动优秀裁判员”及“优秀制图员”两项先进称号。由体育与健康学院申报,张新安教授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地图系列》被包括9名院士在内的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为2010年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银奖。“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是以我国地图科学的创始人、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裴秀命名的我国地图作品的最高专业奖项,堪比“建筑工程鲁班奖”和“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地图系列》是我国体育系统首次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作品,也是肇庆市地图作品首次获此殊荣。证明肇庆学院定向运动地图制图已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获得该奖项还有我院青年教师侯中仁、吴磊。这表明在该项目教学训练上已形成人才梯队。

张殿亮教授作为我国田径界的知名专家,近年来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成为我校第一批学术带头人。郑尚武教授关于篮球战术体系建构的研究以系列研究成果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篮球战术体系研究优秀成果,并居于国内同类研究前列。陈广博士作为第二主研人申请的《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获国家哲学社科项目立项。并负责主持其中两项子项目。立项号07BTY025。该课题是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战略具有指导性的研究。目前该课题已顺利通过结题鉴定。2010年,张殿亮教授、陈广博士获邀参加第十二届亚运会田径裁判,为学校、学院争得了荣誉,宣传了肇庆学院,扩大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李永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有着自己较为深刻地认识,并在该方向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主持校青年课题一项。

    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的学术团队年富力强,职称结构合理,且具有年龄优势,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平均年龄为43岁,学术骨干或为教授,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职称、年龄结构极佳。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科研能力,均处于黄金时期。在未来几年内,该团队能够在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上取得在省内、国内具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杨海平教授主持的课题《低氧、力竭运动对骨骼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2007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这些课题的申请立项以及研究成果,将极大地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及学术影响。2007年,王景贵教授任《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材的副主编在该书中撰写7万字,该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月第1版;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吴忠义教授,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0篇,出版教材5部,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2项;曾获肇庆市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本方向的研究课题——体育专业改革理论与实践成果,获2005年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该研究成果为教育部体卫司季克异处长大为欣赏,并对该成果发表评论:“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渐处于迷茫期时,肇庆学院体育学系的改革犹如在墙上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国内各高校的仿效模版,国内十数所高等院校纷纷向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来函、来电索要改革方案。在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向课程改革方面,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077月,吴忠义教授主持的广东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和“名牌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国内体育教育专业具有较大影响。

    该方向学术骨干马忠利博士《关于俄罗斯联邦2006——2015年体育运动发展》联邦计划纲要的研究获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项目号1182SS07139;目前课题已顺利通过结题鉴定。俄罗斯联邦体育发展是目前我国体育学界的研究热点,马忠利博士的研究处于国内该方向的研究领先水平。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向学术研究能力强,学术骨干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职称、年龄结构极佳,具有这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在未来几年内,极有可能在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向课程改革、俄罗斯联邦体育发展方向作出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大学体育部方面,李栋教授系广东省高校知名的中长跑教练,在其参加的两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上,李栋教授培养的运动员获得金牌3枚。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潘佐坚副教授近年来在发表学术论文10篇,并参与省级课题一项,主持校级课题3项。在专项运动训练研究、篮球战术体系建构、后备人才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领域具有较强的发展实力。陈广森老师参编《传统体育运动》教材,撰写5万字,该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陈广森老师获得龙狮项目国际级裁判资格,这是体育与健康学院第一位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的教师。

    2008年,体育教育训练学获得学校第三批重点学科立项。体育与健康学院有五名教授经专家评审成为校学术带头人,有两项教学项目获得校质量工程立项。2009年,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并获20万元的全额资助。2001年至2010年,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共75人次,获得各类奖励55人次。

这表明,体育与健康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是成功的。

(二)体育与健康学院后备人才梯队培养情况

     要保证学科建设的稳定发展,薪火相传,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体育与健康学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二梯队。具体措施如下:

1)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保证专业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提高教师学位,注意教授工程,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合理调整师资结构,充实师资队伍,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制定出传、帮、带的具体方案,实施教授和副教授对讲师、助教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传、帮、带活动,方案要具体,有指标、有要求,并与考核、聘任挂钩。

2)以人为本,抓好科研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行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以及教学辅助岗位人员的聘任工作,创造性地实施具有持续激励作用的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在积极争取学校政策扶持的前提下,体育与健康学院设立一定的人才建设配套经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教练员的培养。2009年至2010年,先后有11名青年教师获校级青年课题立项,1名青年教师获教学项目立项,1名青年教师通过副教授评审,初步取得一定成果。

3)加大科研管理力度,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强化体育科研意识,加强体育科研管理,制定体育科研激励政策,产生一批优秀成果。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科研奖励与约束政策,逐渐加大要求力度。扶持教师申报和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适时出台重大科研项目单位配套经费鼓励政策。鼓励多学科、校内外团队协作,共同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制定体育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有关规定,拓展信息渠道,提供交流学习机会。加大体育学院图书资料室经费投入,扩大资料信息来源。2010年先后聘请了肇庆市教育专家、中学高级教师以及首都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叶伟博士为我院师生作教学及科研报告,广大师生反应良好。今后还将继续加强该方面的交流。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我院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目前,师资结构合理,老中青搭配,教师队伍稳定,学缘结构合理。但目前部分教授年龄老化,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退休,青年教师近期成长速度趋缓,近三年内仅有一名青年教师通过副教授评审,青年教师总体上尚未能独挡一面。为适应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我院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体育与健康学院拟创新条件加强教师培养。将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师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乃至影响到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执行。因此,学院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并把爱党爱国的情感转化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上。培养教师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勤奋治学,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目前,我院教师都能做到敬业乐教,精神振奋。把教书育人寓于教学的过程之中,把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上,工作热情高涨。

(二)坚持以老带新

    学院组建了以“优秀中老年教师”为核心的传帮带导师队伍,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培养工作。指导教师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且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全面负责。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落实培训措施,对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学法改进和学术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使青年教师不仅很快熟悉了教学工作,而且学到了中老年教师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积累了研究经验。

(三)强化培训提高,造就高水平的学科梯队。

     学科梯队建设关键在于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及其后备力量。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优先安排其进修学习,考察交流及参加重大教学科研活动,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政策,加强协调与统一,促进人才的成长。同时也充分发挥一批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使我院的学术梯队成为一支年龄结构、学术结构、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体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时,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对师资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制定培养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支持鼓励教师晋升教授,取得硕士学位和报考博士研究生。

 ()开展教研交流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每次研讨会都有一个中心和主题。如教学法研修班和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通过介绍、演示、讨论的形式,对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对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我们都尽可能给予热情支持。学院也积极举办院级、全国性的学术活动,使青年教师经常了解学术动态,参加学术活动。我们还经常举行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互相听课,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考核,建立业务进修制度。通过完善考核制度,建立老师个人业务档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对任期内按计划要求达标者,给予重点扶持,对成绩突出者鼓励和奖励并存。

(五)建设人才发展方向

    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同一学科形成多个学术梯队,通过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培养年轻教师,通过参与课题设计研究、调研和教研活动,挖掘年轻教师的潜能,同时培养严谨、扎实的科研作风,在组织、协作集体攻关时,带动年轻教师,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力争创造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出成果的良好氛围。

(六)优化资源配置

    体育与健康学院在今后计划,一方面,加大对本专业高层次的人才引进,争取能够在近三年内引进2——3名教授或博士。另一方面,拓宽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创造宽松的成材环境,尤其是政策上的倾斜和精神上的鼓励,解决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培训和与外界专家联系和合作的机会,以期开阔视野,更好地把握学科前沿信息,了解有关国内外体育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每年选派7-10名学术骨干参加与其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学术研讨会,并且要求学习回来后做专题汇报讲座。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对师资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制定培养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支持鼓励教师晋升教授,取得硕士学位和报考博士研究生。

(七)加大科研资助力度,创造学术精品。

     为本学院教师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学院里根据学校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实行对等奖励,提升学科的科研实力,增强学科竞争力。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同一学科形成多个学术梯队,形成严谨、扎实的科研作风,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力争创造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出成果的良好氛围。此外,加强图书资料室建设,并在各教研室都配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能够快捷便利地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和信息,利用现代技术服务于教学实践。进一步加强对外交往,使学科组的骨干成员能在有关高校兼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使之在指导研究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以便在条件成熟时顺利实施研究生教育。同时通过与其它高校的合作攻关,为独立问鼎国家级课题积累经验,使我院在高水平研究成果方面有新的突破。

(八)创造良好氛围

    学院从关心、信任、理解和爱护教师出发,努力创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宽松舒畅的生活氛围。学院党总支首先在政治上关心教师成长,对于积极要求进步,靠拢党组织的教师,积极培养,条件成熟的及时吸取入党。在事业上给教师大力支持,给他们创造条件,搭好舞台,让他们有锻炼的机会。在生活上,对教师的工作条件、家庭生活等都切实加以关心,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学院领导经常了解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齐心协力投身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工作中去。

五 结语

    在今后的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中,体育与健康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在学校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建设创新团队和支持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重点,以加快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后备人才为基础,以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为补充,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梯队完备、充满创新活力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建好高水平特色专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地址:肇庆学院主校区体育学院办公楼
电话:0758-2716005  邮编: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