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年时间完成从一个非体育专业学生到国家队主力再到高校体育校队教师的跨越,陈丽珍用熊熊燃烧的热爱之火点亮了她的定向之路。
因为热爱,所以长久
2016年,陈丽珍踏入了肇庆学院的大门,就读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她与定向的邂逅发生在大二的下学期,仅仅接触了不到一年,陈丽珍就被这个项目深深吸引,萌生了要在定向这条路上奔跑下去的念头。
陈丽珍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肇庆学院定向运动学习联盟的训练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穿着牛仔裤和帆布鞋就来了,还被训了一顿,“但我还是跑得很开心,这个项目很吸引我,定向联盟的氛围也非常好。”她就这么继续参加了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训练,还跟着定向联盟的大部队一起去了很多地方比赛。大二的她虽然还是一个每天辗转于教学楼上课、实验室做实验的理科生,但内心早已因为定向运动泛起了波澜。
陈丽珍出生于农村,从小就是一个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接触过村子里热闹的舞龙舞狮、学着练习武术、高中还在街舞协会待了2年……以往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在她的人生路上留下多深的印迹,唯有定向运动让她头一次感受到“热爱给予我力量”。她立志把这份热爱转变为人生的事业,继续追求着更出彩的成绩和更长久的陪伴。
因为热爱,不言放弃
从2018年3月到2019年5月,陈丽珍跟着定向联盟一起拿下了全国学生赛、省赛、大运会的冠军和亚军,这些经历给予她很多正向反馈——对自我的肯定、对定向联盟的归属感以及对肇庆学院定向模式的认可,都坚定了她要走定向运动这条路的决心。但现实是,身边不少非体育专业的同学因为时间、金钱、家庭、工作等等原因,都和定向运动渐行渐远了,同为非专业的陈丽珍也开始产生怀疑和不自信。“如果我不能再接触定向……”光是如此设想,她都忍不住哽咽落泪。
后来,陈丽珍从定向联盟指导老师张新安教授那里得到了一个建议——跨考体育专业研究生。从大运会归来后,她便立马着手备考,在这并不充裕的备考时间里,她不得不放弃了一些训练和比赛,每天早六晚十地在知识里浸泡着,这种挑战极限的学习模式并非她一贯的作风,但当时内心只有对体育、对定向运动的执着信念。
现在回想起来,陈丽珍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竟然最终能坚持下来,并以初试415分和复试第一的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有人不解她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接触一年的项目放弃好几年专业学习的积累,而她只是觉得,“当热爱已经超出兴趣的范围,就是自己可以坚守的方向。”所以,她一直坚守这份热爱直到现在,不管遇到多少困境,都不言放弃。
因为热爱,坚持传递
研究生入学第一年,陈丽珍遇到了一件“滑稽”的事情——她是为了定向运动而考研的,但华师的定向队却因为疫情解散了。“没关系,我可以自己训练。”她这样宽慰自己,又庆幸自己已经充分了解了这项运动,还能拥有一段健康且自由的时间去参加各种训练和比赛,能够全身心投入定向,没有错过这份热爱。
读研的那几年,各种体育赛事包括训练都是相对停摆的,于是陈丽珍把心思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专注投入到毕业论文上——题目也与定向相关。她还去到中小学参与定向教学,在教学中学到了组织者、裁判员的技能,弥补了她作为非体育专业学生跨考的技能欠缺,从单纯的运动员身份成长为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她也希望定向这份热爱不只让自己发光,“我可以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人,幸运的话,让他们也爱上定向。”
2023年6月,硕士毕业的陈丽珍考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担任专任教师,指导定向运动校队。她在自己坚持定向训练、收获佳绩的同时,也不断地指导学生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带着热爱一路成长、一路收获、一路传递。
2025年7月,陈丽珍将与李卓业一同前往芬兰参加世锦赛。从非专业爱好者跨考读研,到把体育作为事业,甚至成为国家队主力成员,其中的艰辛和苦楚,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如今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为自己骄傲!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怀揣着这个信念,陈丽珍又出发了!(羊媛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