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定向比赛男子接力赛冠军、2019年定向世界杯男子短距离季军、现役国家主力队队员、定向运动高级制图员、广州花都区第一中学体育科组组长……荣誉满身的背后,是李卓业用汗水浇铸的梦想之花。
筑牢根基,行稳致远
回望十多年前在肇庆学院训练的日子,李卓业深切地体会到那些一步步夯实基础的训练时光是多么的重要。作为连续六年入选国家定向队的运动员,他在近两年的肇庆马拉松中都站上了领奖台。从踏入大学、在校打牢训练基础,再到毕业后继续参加各种赛事仍能取得各项辉煌荣誉,靠的就是扎实的基本功底。
李卓业是一个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的人,打牢基础,成为一名优秀的定向运动员的同时,他也成为了综合能力素质极高的定向运动员、高级制图员,这也得益于肇庆学院独特的定向教育培养体系——培养运动员的同时,也培养组织者、裁判员、制图员。在张新安教授的带领下,李卓业参加全国多项赛事,锻炼自己的裁判技能,在以往的比赛中,也遇到过很多恶劣环境:遇见蟒蛇、竹叶青,在暴雨天淋着雨穿行其中……“正是在这种培养体系下,我的竞赛水平突飞猛进。”
在这种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下成长,“大器晚成”的李卓业分享了行稳致远的秘诀:“当你只做运动员,也许成长得很快,但当你做运动员的同时去培养裁判、制图能力,也就是这个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那我们可以走得更远,各行各业都一样。”
教学相长,与梦同行
李卓业到广州市花都区第一中学任教后,把培养学生作为首要工作,把学生们都当成冠军来培养,“在培养冠军的同时,我也成了冠军。”他常常在教学之后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样的好习惯也慢慢提高了他的技能水平。李卓业在教中学,在教学中飞快成长,与学生们一起进步,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一直坚持以身作则,“想让学生们达到什么成绩,自己就要先做到,才能让学生们也做到,教育者是一个示范者。”
每次训练,他都保证不迟到,并且要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队员、学生,他切切实实地做到了,每次训练都亲自上场带队,带着他们一起训练,既锻炼学生们,也保证了自己的训练量,别的老师可能会嫌麻烦,“要带换洗衣服,训练后要去洗澡,还要带上纸笔制图……”这一套下来要耗费不少精力,但李卓业不怕麻烦,还是坚持亲身上场,与队员、与学生们共训共勉。
当了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李卓业作为定向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就显得捉襟见肘,但他见缝插针,利用两个六点零五分,将自己的训练时间挤了出来。李卓业任教的学校早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七点四十分,他会跟队员在六点零五分集合完毕,因为五年前的花都一中还没有运动场,他们就跑3公里到学校隔壁的中学运动场训练,并且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要求的训练量,再跑3公里回到花都一中,“保证七点二十分可以回到学校准备上课。晚上六点零五分下了班,再跑8公里回家。”高效又让人惊叹的训练方法,原来逐梦成功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六点零五分的时刻。
初心不改,一往无前
李卓业在2013年的9月进入肇庆学院就读,那时候并没有开设定向专项班。2014年在张新安教授的指导带领下,他们踏出了肇庆学院定向的第一步,开设了定向运动学习联盟。李卓业跟他的搭档、现在回到母校体育学院教书的程悦明就抓紧课外的时间去学习定向的技能,努力提高定向水平,就这样带着热爱,大学四年一路学习,一路成长,2017年毕了业,也曾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换过不同的工作,辗转在不同的城市,最后,还是选择了定向这份事业,选择了自己的初心,2020年通过专项招聘进入了现在任教的花都一中,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在自己的定向赛道上闪闪发光,并且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也传承给学生,延续着定向这把火炬。
这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容易,疫情期间,李卓业和队员熬过了他们记忆里的“至暗时刻”,本来就要起早跑到别的学校借场地,碰上疫情,“别的学校都不欢迎我们”,训练条件艰苦,但他们还是挺过来了,“我觉得我们很强大。”张新安教授也一直鼓励李卓业坚持这份事业,而他也不负所望,在这条定向的道路上奔跑到了现在,“定向不易,唯有坚持。”如今回看来时路,李卓业已经一往无前地坚定走了很远很远,并将带着初心走得更远。
“是定向选择了我!”李卓业与定向的故事还未结束,未来,他还要继续与定向相伴同行,祝他的定向事业继续开花,继续繁盛!(羊媛仪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