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作品展播《长岗坡渡槽:一代建设者对未来的永恒应答》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 08:38 点击:

“长岗坡上走长龙,十里飞槽挂碧空。”在广东罗定的苍翠群峦间,一座凌空飞架的巨型水桥劈开山野,以5200米的磅礴身姿横跨丘壑,132道拱卷似大地琴弦,奏响着人与自然的壮丽交响。长岗坡渡槽,是镌刻在石头里的精神史诗,见证着一个时代的热血与智慧。  

历史上的罗定,十年九旱,地瘠民贫。史载1946年大旱:“赤地百里,禾苗枯焦,村民排队十里等一担水”;1963年旱情更甚:“井枯河断,百姓以野菜充饥。”水,成了罗定人世代的心结。

1976年11月,当建设号角吹响,28万多劳动大军分期分批来到工地上,担沙、挖泥、运料、采石,一幅壮阔的劳动画卷在长岗坡徐徐展开……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定期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外出“走三行”的罗定人也抽空回乡支援。1500多个日夜,罗定人民在石头上绣出了这条“人工天河”。

天河无言,流水为证。夏顶50℃高温,冬冒刺骨寒风,是人民群众肩扛手抬,筑起了幸福根基。1981年1月通水那日,渠水奔涌如银龙出山,老农捧水而泣:“这水,是咱的命啊!”  

四十四年光阴流转,渡槽仍以每秒25立方米的流量滋养着罗定大地,把太平河、罗镜河的河水源源不绝地输送到金银河水库,55万居民告别水荒,8万亩良田稻浪翻金,罗定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2018年10月,渡槽旁侧的长岗坡纪念馆揭幕开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诉说着这段“人间奇迹”,深情传诵着“为民、担当、实干”的长岗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敢向石壁要清流”的勇气、“万人同心共筑梦”的力量,永远是这片土地上最澎湃的基因。当晨曦为渡槽镀上金边,那潺潺水声,正是一代建设者对未来的永恒应答!(作者 宋烨彤 谢玉华 王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