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1日,肇庆学院2025年“体育浸润行动”与“双百行动”联合帮扶需求调研活动在四会市正式拉开帷幕。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郭可雷一行6人率队深入四会市东城街道黄岗小学、青云小学两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精准诊断基层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痛点,为制定“一校一策”帮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肇庆学院教务部、四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及帮扶学校领导共同参与调研,标志着校地协同推进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直击痛点:基层体育教育“三大矛盾”亟待破解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两所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课堂教学及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后,基层学校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坦言现实困境:黄岗小学校长许燕莉指出,学校虽以足球为特色项目,但受限于专职体育教师仅1人、运动场地不足及教学设备陈旧等问题,亟需在师资培训、社团建设及课程创新方面获得支持;青云小学书记雷剑明则强调,学校希望依托高校资源提升足球课程质量,并通过专业指导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此,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郭可雷总结指出,基层学校普遍面临体育特色发展与师资短缺、场地限制与课程创新、传统教学与科研提升的“三大矛盾”,亟需破解。肇庆学院教务部副部长吴亮进一步强调,帮扶工作需突破“输血式”援助模式,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开展全市体育教师轮训等方式,构建“造血式”校地协同发展机制。四会市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曾瑜颖表示,此次调研为校地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将与肇庆学院携手破解基层体育教育发展瓶颈。

二、三维帮扶体系:精准施策推动“一校多品”建设
基于调研结果,肇庆学院确立了“教学实践-文化活动-师资培育”三维帮扶体系,聚焦基层学校核心需求:课程创新维度上,针对场地受限问题,开发“场地受限条件下的体育教学方案”,重点推广啦啦操、武术、醒狮等占地少、易开展的项目;文化培育维度上,协助两校打造“一校多品”体育社团格局,建立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校队培养机制,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化发展;师资建设维度上,通过“双导师制”(高校教师+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申报、论文写作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三、创新实施路径:数字化赋能与量化评估保障实效
为确保帮扶措施落地见效,肇庆学院拟推出三大创新举措:数字化赋能方面,开发线上教研平台,实现教案共享、远程观课评课,打破地域限制,提升教学效率;项目责任制上,为每所帮扶学校配备由教授、青年教师、优秀实习生组成的帮扶小组,确保责任到人、精准对接;效果评估机制上,建立包含体质测试达标率、竞赛成绩、教师科研成果等指标的量化评估体系,动态调整帮扶策略。

四、校地协同: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此次调研标志着肇庆学院与四会市中小学体育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根据规划,首批帮扶措施将于2025年6月中下旬新学期全面落地,双方将通过多维度举措实现“浸润一方,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具体包括优化体育课程体系,推动特色项目与常规教学深度融合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专项培训与课题研究,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完善学生体质监测与干预机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高,实现全面发展;以及打造特色体育品牌,营造浓厚体育氛围,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四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肇庆学院紧密协作,推动体育浸润行动计划与四会市“县中振兴”行动计划、集团化办学等改革举措协同推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肇庆学院2025年体育浸润行动计划联合“双百行动”以“精准调研”为起点,以“三维帮扶”为路径,以“创新机制”为保障,致力于破解基层体育教育发展难题。未来,校地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探索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协同发展的“四会模式”,为广东省乃至全国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