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得主李珊珊来到肇庆学院,同来自体育专业的200余名师生代表畅谈自己一路走来的精彩人生。
“国家队训练馆有一面墙的世界冠军光荣榜,只有三大赛的冠军才能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上面展示,我记得自己到国家队的第一天,教练就带我们到光荣榜前领略冠军风采,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在心中种下了奥运冠军梦的种子。”1992年出生于湖北黄石,4岁开始练习体操,10岁进入省队,却先后被湖北队和广西队以“没前途”为由退回武汉体院,李珊珊说那时自己真的不知道前方的路到底有多远,还要前进多久。
成为奥运冠军的梦想固然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该退缩还是该坚持?李珊珊没有轻言放弃,她依然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终于获得了广东队的青睐,并于2004年叩开了国家队的大门,于是便有了她上面诉说的那一幕场景。
“在国家队,我们一个礼拜练三个全天、三个半天。全天是指六点到七点半出早操,八点半到十二点、下午三点到六点训练,晚上七点到九点还有文化课;半天是早操保持不变,文化课从八点上到十一点半,训练从下午一点半持续到七点。”这是李珊珊在国家队期间的日程表,她向往站上最高领奖台,向往登上冠军墙的光荣榜,这份信念让她在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中咬牙坚持,带着热爱与勇敢,朝着心中的梦想坚定地前行。
2008年8月13日,李珊珊和她的队友们站在了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团的决赛赛场上。除了队长程菲,她和杨伊琳、何可欣、江钰源、邓琳琳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平衡木项目中,李珊珊压轴出场,顶住压力,以难度系数7.1的动作为中国队赢得16.05分的高分,最终力压美国队夺得这枚沉甸甸的金牌。活动现场的大屏幕重现了当时的比赛画面,在场师生无不被李珊珊的惊人技艺所折服,在她完成全套动作、稳稳落地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回忆起当年盛夏,那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李珊珊说,体操场馆往往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几万名观众会为选手的精彩表现叫好,也会为比赛中出现的失误而惋惜,作为运动员一定要学会屏蔽现场声音,专注于自己即将上场的项目,专注于自己的表现,不去在意自己的队友、对手是不是发挥的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在赛场上遇见实力太强的对手怎么办?李珊珊笑道,如果对手发挥完美,就更不要有压力,只要把自己的动作做到最好,把最好的一面拿出来展示就好,比赛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她也分享了自己使用“表象训练法”的心得体会,即在上场比赛前把自己的成套动作在脑海中预演一遍,无论场上发生什么情况都和即将上场的自己无关,只管把脑海里的念头排空,用最优雅的姿态昂首向着器材走去。
为什么退役后会选择到银行工作呢?李珊珊说,自己不想人生里只有体操一件事情,她想通过读书、工作去感受不一样的环境和机会,获得更宽广的人生体验。先后在中央财经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就读,如今的她已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工作了8年有余,能够从体育行业一下子跨界到金融行业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李珊珊说自己是幸运的,她要感谢当初努力的自己,并以此勉励在场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更要努力地闯过瓶颈,多学,多练,多想,用日复一日的坚持换回甜美的硕果。
啦啦操、健美操校队分别用备战广东省大运会的排练套路献上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表演,李珊珊给予了专业的点评。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唐运刚代表师生为李珊珊献花,在场师生和奥运冠军合影留念。
通过这堂“冠军之路”分享会,体育专业学生对于“坚持”的感悟愈发深刻,也了解到该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勇敢追梦,绘就属于自己人生的独特色彩。我们相信,每一滴汗水都浇灌希望,每一次跌倒都铺垫成长,如果畏惧风雨,就做自己的彩虹,生活的答案就藏在你向光奔跑的脚步里!(张雨欣 蔡怀萱 蔡谨如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