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内气氛热烈,北岭大讲堂第34讲在此顺利举行。国际著名休闲与体育旅游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休闲学博士董二为教授以“美国休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对中国的休闲学专业的启示”为主题,为学院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精彩授课。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郭可雷教授出席。
作为在美首位获得休闲学博士学位并留美任教的中国籍学者,董二为教授深耕休闲学领域近二十年,学术足迹遍布全球——曾执教于美国纽约大学、南阿拉巴马大学、普渡大学,以及上海体育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现担任四川旅游学院山地旅游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市“东方学者”、多所高校特聘/客座教授,同时兼任海南省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监事长。其研究横跨休闲与健康、文化、体育、旅游及跨文化比较等领域,在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担任《休闲研究》《休闲科学》等多本国际顶级期刊编委或副主编。此外,董教授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美国农业部森林局等多项国内外课题,精通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更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作主旨演讲,是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休闲学科领军人物。
在讲座中,董二为教授首先梳理了休闲学科的全球演进脉络,指出休闲研究自20世纪中叶兴起以来,已从“边缘领域”逐步发展为多学科交叉的显学,尤其在欧美国家形成了成熟的学科体系。通过对比美国与加拿大休闲专业设置,他特别强调“户外游憩”的主导地位——这一方向既依托两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与民众休闲需求深度绑定,成为学科落地的重要载体。
谈及中国休闲学科发展,董二为教授结合近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体育旅游升温等现实背景,提出三大观察维度:其一,旅游研究与体育旅游的融合趋势,需关注“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体旅融合新场景;其二,社会休闲与游憩的普及化,要求学科回应社区休闲服务、青少年发展等民生需求;其三,特色领域的差异化发展,如高尔夫管理、商业游憩等应用方向的本土化创新。此外,他还分享了美国高校休闲专业的课程设计逻辑,强调“理论+实践+跨文化”的复合培养模式,并展望了休闲研究的未来方向——数字化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以及更精准的社会需求对接。
针对“中国休闲体育专业名称演变”这一具体问题,董二为教授提出建设性思考:随着学科内涵拓展,名称需兼顾学术严谨性与社会认知度,既要体现“休闲”与“体育”的交叉特性,也要反映“健康促进”“文化传承”等新功能。最后,他总结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休闲学科建设需立足本土需求,融合国际经验,在理论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中找到平衡点。”
讲座结束后,多名教师结合教学与研究实际,向董二为教授提问,董二为教授逐一作答。
郭可雷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董二为教授的分享既有全球视野的高度,又有本土实践的温度,为学院休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学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跨校合作与国际交流,推动休闲体育、体育旅游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再上新台阶。(陈胜涌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