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学科科研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研究生教育 | 体质测试 | 联系方式 
体育与健康学院
新闻动态
· 郭可雷院长讲授秋季学期“思...
· 研途有你,体育专业硕士研究...
· 研途有你,体育专业硕士研究...
· 研途有你,体育专业硕士研究...
· 研途有你,体育专业硕士研究...
· 北岭大讲堂第三讲——邓星华...
· 体育学院组织教师团队前往罗...
· 肖起清副校长一行莅临学院调...
· 培养冰雪人才,广州雪迹文化...
· 体育学院赴四会市地豆镇开展...
· 体育浸润 再启新航——携手四...
· 欢聚一堂,共贺佳节!
 
  运动生理学精品开放课
当前位置: 首页>>体育教学>>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精品开放课>>正文
 
精品开放课程申报
2016-12-13 16:58  

 

肇庆学院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

所属单位体育与健康学院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   体育学          

所属二级学科  运动人体科学   

   李方晖         

    2013.4.22     

                   

 

 

 

 

 

 

 

 

 

 

 

 

 

 

 

 

 

 

肇庆学院教务处 制

 

 

 

 

 

 

 

填 写 要 求

 

一、     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信息

   

李方晖

性别

出生年月

19831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讲师

   

13602989418

   

博士

职务

 

   

 

所在院系

体育学院

E-mail

fanghuili2007@163.com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广东省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526061

 

 

 

 

1-2

教学概况

 

 

 

 

 

 

 

 

 

 

 

 

 

 

 

 

 

 

 

 

 

 

 

5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5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10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类  2011级本科 120  周学时:16

运动解剖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类  2012级本科 120  周学时:16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类  2012级本科 120  周学时:16

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  运动人体科学类  2012级本科 120  周学时:3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2009年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5人。

 

3. 发表的教学论文

1.      李方晖, 刘承宜,伍人乐等. 队服颜色影响体育比赛成绩的内稳态研究体育

学刊, 2008.

2. 李方晖,曹伟,刘承宜, . 去乙酰化酶的功能及其在体育科学的应用体育

学刊, 2011.

3.      李方晖,杨海平,王景贵,刘承宜。去乙酰化酶1介导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

机制及其与运动的关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

4. 李方晖, 杨海平。弱光调节炎症反应和促进肌肉再生的最新进展。中国运动医

学志.2013 (录用编号: 2012.11.12.0002).

 

 

 

 

 

 

 

 

 

 

1-3

学术研究

 

 

 

 

 

 

 

 

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级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5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10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5项)

 

学术研究课题

1. 低强度650nmGaInP/AlGaInP半导体激光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形成的机制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09.1-2012.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细胞器(第四参与人)

2. 红光提升成肌细胞增殖内稳态的冗余机制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1-2014.1,光照剂量(第三参与人)

3. 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体外细胞模型的光生物调节作用。肇庆学院科研基金,2012.9-2014.9,主持

 

学术论文

1.  李方晖,刘承宜,杨海平,韦恩秀,刘岩莹。高糖诱导成肌细胞应激的低强度单色光调节的实验研究. 体育科学. 2012. 32(8): 40-48.

2.      Li FH, Liu TCY, Wei EX, Liu YY, Xu YY. Redundant photobiomodulation on low glucose induced dysfunctions of C2C12 myoblasts. Lasers Surg Med. 2012. 44(S24):63-63.(SCI).

3.  Li FH, Wei EX, Liu YY, Liu TCY. Redundant photobiomodulation on high glucose induced signal transduction network of C2C12 myoblasts. Lasers Surg Med. 2012. 44(S24): 63-63. (SCI).

4.  Li FH, Liu TCY, Wei EX and Liu YY. The effects of red light on high glucose induced dysfunctional myoblasts and their mechanism. Lasers Surg Med. 2011.43(S23): 952-952. (SCI)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1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杨海平

性 别

出生

年月

1965.1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话

13534951885

学 位

博士

职 务

院长

传 真

0758-2716284

所在单位

 

体育与健康学院

E-mail

 

yhp1633@163.com

研究方向

骨骼肌生物学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讲授的主要课程

运动解剖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6级本科  60 周学时:8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6级专科  60 周学时:8

运动解剖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7级本科 120 周学时:8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7级本科 120 周学时:8

运动解剖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8级本科 120 周学时:8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8级本科 120 周学时:8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5.92006.6   指导毕业论文     5

2006.92007.6   指导毕业论文     8

2007.92008.6   指导毕业论文     5

2008.92009.7   指导毕业论文     4

 

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关于运动系运动生理学课程改造的研究,主持人,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立项,课题下达时间为200110月。

2.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和“名牌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参加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课题下达时间为20049月。

3低氧、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07/10-2009/10,主持人,在研。

4. 体育与健康学院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改革实践的研究,肇庆学院校级立项,2008/9-2011/7,主持人,在研。

5.  NBA制衡机制的研究,2008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广东商学院王建国,参与课题研究,排名第五位。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  对不同级别篮球运动员12项感知觉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独立完成。 

2.  低氧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CK与骨骼肌XOD的活性,体育学刊,2005,独立完成。

3.  低氧、运动对骨骼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第一作者。

4.  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及优秀投手感知觉特征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1月第6期,第一作者。

5.  不同定量运动负荷对篮球运动员感受性变化及投篮准确性影响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月第3期,第一作者。

6.  低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11月第6期,独立完成。

7 运动对骨骼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肇庆学院学报,2009

第一作者。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对不同级别篮球运动员12项感知觉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2.  《低氧、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CK与骨骼肌XOD活性的动态观察》2004 年度肇庆学院体育学系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肇庆学院体育学系

3.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感知觉特征的初步综合研究》,2006年科研成果三等奖。

4.  《低氧、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被评为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二等奖。

5.  《低氧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SODMDA及线粒体钙的影响》,获得大会论文一等奖。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投篮命中率与12项感知觉指标关系的初步综合研究。体育科学,2003,独立完成。

2. 对不同级别篮球运动员7项感知觉指标的测试与分析。体育科学,2004,独立完成。

3. 对不同级别篮球运动员12项感知觉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独立完成。

4. 辽宁省青年女子篮球队运动员训练的生物学综合监测。体育科学,2004,独立完成。

5. 低氧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CK与骨骼肌XOD的活性。体育学刊,2005,独立完成。 

6. 低氧、运动对骨骼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第一作者。

7.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及优秀投手感知觉特征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第一作者。

8. 低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独立完成。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2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景贵

性 别

出生

年月

1953.9

最 终

学 历

本 科

职 称

教 授

电话

15917529616

学 位

学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所在单位

 

 

体育与健康学院

E-mail

 

wjg@zq.edu.com

研究方向

运动人体课程研究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运动解剖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4级本科 120 周学时:16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4级本科 120 周学时:16

运动解剖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5级本科 120 周学时:16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5级本科 120 周学时:16

运动解剖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6级本科 60  周学时:8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6级专科 60  周学时:8

运动解剖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7级本科 120 周学时:8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7级本科 120 周学时:8

运动解剖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8级本科 120 周学时:8

运动生理学(含实验)运动人体科学 2008级本科 120 周学时:8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2002年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4

指导2003年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6

指导2004年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8

指导2005年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7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运动解剖学》教材建设研究,课题来源于广西师大出版社,从20051月起,至20065月教材编写结项定稿,20068月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人任教材主编。该教材系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专科“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运动解剖学学习指导》架构及体系研究,课题来源于广西师大出版社,从20065月起,至20085月结项、定稿,20082月由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本人任教材主编。该书系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专科主干课程学习指导丛书。

3.《运动解剖学》教材建设研究,课题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从2005年起,至2006年结项定稿,2006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人任教材第一副主编。该教材系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教材。

4.《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材建设研究,课题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从20061月起,至20075月结项定稿,2007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人任教材第一副主编。该教材系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配套教材。

5.《运动解剖学题解》的建构研究,课题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从20061月起,至20075月结项定稿,2009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人任教材第一副主编。该教材系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配套教材。

 

四、发表的教学论文

1.      运动中肌肉含氧量下降与肌肉疲劳的关系.武汉体育学院

学报,2004,独立完成。

2. 我国高水平800米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应用疲劳系数、速

度储备值公式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独立完成。

3. 运动解剖学学习方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独立完成。

4. 对股后肌群和腓肠肌有无伸膝功能的研究,肇庆学院学报,2008,独立完成。

5. 去乙酰化酶1介导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运动的关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 第三作者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 学术论文代表作

1.  运动中肌肉含氧量下降与肌肉疲劳的关系.武汉体育学院

学报,2004,独立完成。

2. 我国高水平800米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应用疲劳系数、速

度储备值公式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独立完成。

3. 运动解剖学学习方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独立完成。

4. 对股后肌群和腓肠肌有无伸膝功能的研究,肇庆学院学报,2008,独立完成。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3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梁薇

性 别

出生

年月

1968.5

最 终

学 历

本科

职 称

副教授

电话

13534951885

学 位

学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单位

 

体育与健康学院

E-mail

 

研究方向

运动康复和保健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体育保健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 2004级本科 60 周学时:8

体育保健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 2005级本科 60 周学时:8

体育保健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 2006级本科 60 周学时:8

体育保健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 2007级本科 60 周学时:8

体育保健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 2008级本科 60 周学时:8

体育保健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 2009级本科 60 周学时:8

体育保健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 2010级本科 60 周学时:8

体育保健学  运动人体科学类 2011级本科 60 周学时:8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指导2007年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4

指导2008年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6

指导2009年级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8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学术论文代表作

 

1.梁薇,文雪。教学活动中知识的理解。教育导刊。2012

2.梁薇。药免疫抑制作用对疾病治疗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4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肖琳

性 别

出生

年月

19805

最 终

学 历

研究生

职 称

中级实验师

电话

1353495188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实验中心主任

传 真

 

所在单位

 

体育与健康学院

E-mail

 

研究方向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 运动人体科学 2004级本科 60 周学时:6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 运动人体科学 2005级本科 60 周学时:6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 运动人体科学 2006级本科 60 周学时:6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 运动人体科学 2007级本科 60 周学时:6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 运动人体科学 2008级本科 60 周学时:6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论文

1. 蟾酥胶囊含药血清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检测.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 第一作者

2. 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的原理与方法.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 第一作者

3. 武汉青山区297例中老年人骨强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独立完成

4. 艾灸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大众商务,2009,独立完成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上文已

列教师

不再列

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李方晖

1983.11

讲师

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主讲运动生理学和解剖学

杨海平

1965.12

教授

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主讲运动生理学和解剖学

王景贵

1951.6

教授

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主讲运动生理学和解剖学

梁薇

1968.5

副教授

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营养和运动保健学

肖琳

1980.9

实验员

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邓先强

1969.9

讲师

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营养和运动保健学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教学队伍,2人为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为本科学历。平均年龄43岁。教授2人,中级实验师1人。教师均有15年以上教学与实验室工作经验。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1:60教师承担了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教学效果反应良好。课程组成员在王景贵教授的带领下, 2005年教研室的另一主干课程-运动解剖学课程被评为肇庆学院优秀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近两年来,课程组对运动生理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组每年承担约10个班级(约300人左右)的运动生理学课程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及辅导工作。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

李方晖

讲师,20076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生理学专业;2012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并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122月肇庆学院运动生理学外聘教师。主讲“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还承担“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课程教学工作。

第七批广东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和肇庆学院科研基金多项。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中SCI收录论文3篇。

 

杨海平

教授,19896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6月研究生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005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512月在广东省晋升为教授。主讲“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还承担“NBA体能训练法”及“网球”课程教学工作。

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体育学系副主任,主管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和体育学系科研、实验室工作。主持研究的广东省自然基金课题“低氧、力竭运动对骨骼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现已结题题,研究成果多次在核心刊物发表。

 

王景贵

教授,19786月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任教期间,先后主讲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并负责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的教研工作和运动解剖学课程建设工作。年终考核成绩多次获优秀。所负责的课程群或教研室曾获肇庆学院优秀课程群或教研室2次。

1981年起开始参加高等学校运动解剖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作为副主编参加了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运动解剖学学习指导教学参考书、运动解剖学习题集的编写工作;参加了专科运动解剖学教材及实验指导的编写工作。由他主持完成的《体育运动与人体结构》(CAI课件),在200112月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电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上,获优秀CAI课件二等奖。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录像DVD光盘将在2010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

曾指导25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

 

梁薇

副教授,19926月毕业于湖北咸宁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在咸宁医学院曾主讲“预防医学”,2006年调入本院后。主讲“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肖琳

中级实验师,主要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辅助完成实验教学。

 

邓先强

讲师,19936月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主讲“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体育康复学”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在运动创伤预防、治疗和康复锻炼等方面有较多成果。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一.教研活动、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1. 2001年至今,围绕《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与改革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包括新教材的研究分析﹑重点和难点划分﹑复习提纲的研究讨论﹑期末试卷出题﹑试卷分析总结等。教研活动常就教学内容、方法、学生的学习与思想问题等展开积极的讨论,并积极向学院主管教学负责人献言献策。课群组内积极坚持组内组外听课制度。

2.本课程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2003年学院《运动生理生化实验室》的建成,陆续购入一批较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课群组就此积极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开足开好实验,既注重基础实验教学,同时也介绍先进的实验方法。组内教师积极学习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分工编写了《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用书,将新仪器设备、实验方法介绍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规范实验教学,还编写了《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并增开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实际问题。学生成绩的评价包括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报告等,采用实验操作、实验作业、综合性实验论文等形式考核学生。

3. 制定课程改革与建设方案。贯彻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坚持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注意引进和使用高水平教材,积极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新内容新方法。重视研讨式教学以及实验环节教学。

4.注重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收集和建立人体生理学教学资源数据库,包括大纲、教案、课件、中英文词汇、视频材料、习题集和试题库,促使尽快建成人体生理学网络课程。

5.通过近几年不懈努力,2005运动生理学获“学校优秀课程”。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1.       李方晖,刘承宜,杨海平,韦恩秀,刘岩莹。高糖诱导成肌细胞应

激的低强度单色光调节的实验研究. 体育科学. 2012.

2.  李方晖,杨海平,王景贵,刘承宜。 去乙酰化酶1介导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运动的关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

3.  李方晖, 杨海平。弱光调节炎症反应和促进肌肉再生的最新进展。中国运动医学志.2013 (录用编号: 2012.11.12.0002).

4.  李方晖, 刘承宜,伍人乐. 队服颜色影响体育比赛成绩的内稳态研究体育学刊, 2008.

5.       李方晖,曹伟,刘承宜, 郝选明. 去乙酰化酶的功能及其在体育科

学的应用体育学刊, 2011.

6 梁薇,文雪。教学活动中知识的理解。教育导刊。2012

7.  肖琳。武汉青山区297例中老年人骨强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独立完成

8.  肖琳。艾灸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大众商务,2009

9.  杨海平。大学校园体育文化面临的新境况及发展对策。肇庆学院学报,2012

10邓先强低碳经济与社区健康教育的探讨。中国医药科学2012

11邓先强Ⅱ型糖尿病与运动疗法。科技信息2011

 

三.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对股后肌群和腓肠肌有无伸膝功能的研究》,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康复体育保健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体育保健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一等奖,20087

2.《谈体育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王江民,肇庆学院体育学系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412月。

3.《体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王江民,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论文报告会优秀奖,200712月。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课群组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形成一支有过硬能力和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使课程组教师学历、学位、职称提到更高层次。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目前,本教学队伍中,教授2人,博士2人,副教授1人,硕士1

人。从学缘结构看,与广州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教学队伍的相近。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程。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期,至今约有150余年的历史。1889年出版运动生理学的第一本教科书《身体运动的生理学》(F.LaGrange著);20世纪初期开始研究肌肉活动的能量代谢,1921A.V.Hill因能量代谢的研究获诺贝尔奖;1927—1947年著名生物化学L.J.Henderson创立哈佛疲劳实验室(Harvard Fatigue Laboratory),重点研究运动、营养与健康问题。20世纪50—60年代,北欧的运动生理学研究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运动生理学家,如Astrand SsltinEssen等,主要领域是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组织活检与肌纤维类型及运动营养的研究,把运动生理学研究逐渐推向微观。20世纪70年代以后,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广泛地应用生物学技术,呈现出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研究规模扩大,研究层次深化,研究手段先进,学科交叉覆盖等特点。
   
我国运动生理学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建国初期体育院校和某些师范院校体育系,都相继开设运动生理课程;成立体委科研所,培养了我国第一批运动生理学研究生;编写了第一部《运动生理学》教材。文革时期运动生理学的教学与科研一度被破坏和停滞,到70年代末开始运动生理学的教学科研发展十分迅速,培养了大批运动生理学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材,并成立了中国运动医学(含运动生理)专业委员会,多次召开科学报告会,其研究在运动与能量代谢、运动与心血管系统、运动与呼吸系统、运动与神经系统、运动与免疫、运动与内分泌、运动与选材、运动与健康、运动与肥胖等各个领域中广泛展开,促进运动生理学研究的迅猛发展。
  
现代运动生理学课程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免疫学、运动保健学等体育生物学科课程知识彼此渗透,是运动人体科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体育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体育各术科教学训练、大众健身、康复体育等均以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为研究基础,更加突出了运动生理课程基本理论在体育科学中不可替代的基础理论作用。因此,运动生理课程为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

我校运动生理学课程始设于1979年,当时学校为专科级别,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各种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均较差。20世纪90年代后期,运动生理学课程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建成了初具规模的体育系实验室。

2001年我校升为本科后,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学院将运动生理学列为重点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作为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了经费的投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使教学条件和实验室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05年运动生理学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6年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专家对我院运动生理学实验室建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先后采用《人体生理学》(高教版)、《运动生理学》(高教版、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十五规划教材)等一系列教材。课程教学时数由108学时减少到目前的90学时,但教学内容却更加丰富,知识面逐年加宽,符合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体现了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过程中重点注重提高学生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分析与解决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3年,杨海平教授引入,成为该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不仅优化了师资队伍,同时也增强了教学与科研实力。随着师资力量和水平的提高,课群组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及需要,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优化整合,教学全部采用了多媒体设备,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各种教学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上课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参考文献、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实验项目、实验课件等已基本完善并上挂学院网络。

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的引进,改进了实验内容和方法,课群组集体修订和编写了符合本院教学条件的实验指导,建立了以学生自主操作练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使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水平提升很快,学生实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2005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代表广东省参加比赛,团体总分在全国24支代表队中列第7名,创下了近三届比赛广东省代表队的最好成绩。运动生理学课程也于2005年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随着高水平教学人才的引入,先进实验设备的引进,运动生理学课程群的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杨海平教授先后申请了3项省级和校级科研课题。20065月,实验中心积极协助肇庆市皮划艇训练基地完成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测定工作。20074月~6月,协助学校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完成了身体机能监测工作。20075月,协助肇庆市体校为运动员完成了机能测定工作。

20126月,本项目申请人从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博士毕业后作为肇庆学院层次人才引进,相继申请了1项省级和国家级课题,并有2项校级科研课题获得立项。

在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运动生理学课程完成了学院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任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运动生理学课程在师资队伍、教研教改、教材建设、教学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均符合了精品建设的条件。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运动生理学既是教育部指定的体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华中师范大学校级主干课程,为体育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其教学目标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提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大众健身提供科学依据。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 理论知识分为四个模块:

1)肌肉活动生理学(8学时)

包括绪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肌肉收缩、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主要介绍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肌肉的收缩原理和力学特征、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感觉器官的协同配合等。

 

2)运动的生理支持系统生理学(16学时)

包括激素的作用、血液、呼吸、循环等系统对氧的摄取与运输、排泄器官对代谢产物的排泄作用等。着重阐述上述器官系统对能量物质、氧的运输、代谢产物运输与排泄、内环境稳定的调节机制等。

 

3)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16学时)

包括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肥胖与体重控制、运动与免疫、肌肉力量、有氧运动能力、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机制、运动强力手段、兴奋剂、环境与运动等。着重阐述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疲劳与恢复的生理学机制、提高肌肉力量、有氧运动能力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全民健身运动,介绍运动处方、体重控制、运动与免疫的关系等。

4)不同人群运动的生理学(8学时)

儿童少年、女子、老年人、残障人、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等。着重阐述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倡导人们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法,提高生活质量等。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血液、血液循环、呼吸、运动中人体功能变化规律、身体素质、训练与健身的生理学评价等内容。

难点:肌肉的活动、肌肉活动的神经和激素调节等内容。

解决办法:

理论课堂教学:教师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形象、生动的讲授,结合体育运动实际举例,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光盘、挂图、模型、标本等进行直观教学;促进知识的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上介绍学科前沿领域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和运动生理学的背景知识,并穿插课堂讨论,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拓宽学生思路;课堂的提问和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反馈学习效果。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1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

1)构建完整、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相关课程知识结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认知发展规律,结合本实验中心设备条件,优化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在保留经典性和基础性实验的同时,增加或重组实验项目,使实验教学从单一的验证型实验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转变。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系统和科学的实验科学体系,即加强了各课程间的相互渗透,也减少了实验教学的重复,使资源进行了合理优化配置,也更加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系统构建实验教学现代化手段的教学体系

本课程已系统的制作了教学课件,并建立了多媒体课室。还将逐步系统的制作实验教学课件,购进一定数量的声像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3)开放实验室,培养应用型人材

为适应应用型人材培养模式,满足人才发展的需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专项特点和自己的特长选择实验项目,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科学研究意识,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

实践证明,本课程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求知欲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提高了,许多实验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也能应用到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中,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欲。实验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还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我院陆续有6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中有3人考取了运动人体学科专业的学习。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实验知识模块分为三个模块

1)验证型实验

主要内容包括神经-肌肉生理﹑感觉器官生理﹑肺通气生理﹑血液生理﹑

基础代谢生理等。

2)综合型实验 

主要内容有心泵功能和血管生理﹑人体有氧功能测定与评价﹑人体无氧功

能测定与评价﹑心血管机能测试与评价﹑运动与肾脏泌尿生理﹑身体成份的测定与评价等。

3)设计型实验 

主要内容有人体运动过程中生理功能的变化﹑运动性疲劳测定与评价等。

 

主要目的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运动生理指标、体质检测与评价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方法,科学指导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验一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验证型实验2学时)

实验二  视力、视野及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定(验证型实验2学时)

实验三  人体血红蛋白含量和ABO血型的测定(验证型实验2学时)

实验四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验证型实验2学时)

实验五 安静时与运动后动脉血压及脉搏和PWC170的测定(综合实验4学时)

实验六  安静与运动后尿十项的测定(综合实验2学时)

实验七  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综合实验2学时)

实验八  无氧阈的测定(综合实验2学时)

实验九  身体素质的测定(综合实验2学时)

实验十   运动员机能或疲劳的简易评定(设计型实验4学时)

实验十一 人体身体成分的测定(综合型实验2学时)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课程组织形式

验证性实验项目 

采用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上讲台讲述为主,教师答疑、辅导和评价为辅。

综合性实验项目 

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活体实践的形式。

计性实验项目 

采用由教师提出选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

等形式。

 

2.教师指导方法

本课程在讲解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运动锻炼与训练生理学原理时,广泛介绍相关的运动员训练、比赛信息,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讲解全民健身运动、不同年龄、性别、健康水平、锻炼环境等内容时,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的分析各种科学原理和方法,使抽象和枯燥的生理学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

结合运动实践中的事例,及时将国内外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将经典实验与现代化实验方法手段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多接触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良好的实验环境为基础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提供了保障。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本课程总学分4分,期末闭卷考试。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实验占总成绩的20%,含实验观察和实验讲述能力,随堂测验和作业占10%,旨在将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 2001年以来曾使用的国家级教材

1.《人体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5月第1

2.《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5月第1

3.《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7月第1

4.《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月第1

5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课群组自编    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2008级使用,效果很好。

2. 参考教材

1)张镜如等:《生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2)杨锡让编著:《实用运动生理》,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5

3Edward LFoxSports PhysiologyWBSaunders Company1979

4王瑞元,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20029月第一版

5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8第一版

6)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 邓树勋 王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第一版

     3.扩充性教学资料

1)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 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2003.2第一版

2)运动员机能评价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 冯连世 李开刚 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第一版

3)运动处方 荣湘江 孙绪生 杨霞 主编 广西出版社出版 2001.9第一版

4运动生理学复习题集 吴纪饶 曾凡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第一版

5)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 杨锡让 傅浩坚 主编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8第一版

 

本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走在本院前列。教师都已掌握课件制作方法,理论课教学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

 

2.实验教学环境

现有生理生化实验室、运动员机能评定实验室,面积为160平方米,主要实验设备包括:运动跑台、有氧和无氧自行车功量计、血乳酸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十项分析仪、身体成分分析仪、血红蛋白分析仪等先进测试分析仪器。

    学院实验中心建有一间多媒体课室,有比较完善的电化教育设备。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恰当、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直观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动画将复杂的生理学原理和生理过程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易学易懂;同时教师对概念、原理及规律的阐述语言要生动有趣、抑扬顿挫、清晰准确。举例要贴切,并结合体育教学、训练的实际,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第一信号系统的机能,帮助理解记忆,贮存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启发式教学 

强调在整个课堂惯穿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拓宽学生思路,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的渴望。讲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尽可能的介绍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新技术,让学生开阔视野。

 

反馈式教学 

提倡多通道的利用反馈信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往返的环路,教师将信息传输给学生,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分析综合整理后接受并贮存有用的信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教师利用多种反馈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如课堂提问、讨论,随堂考查、考试,布置与批改作业,深入学生听取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注意听取与收集毕业生及所在学校对课程教学需求的反馈意见,从中了解和掌握教学的实际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此外,积极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和横向比较,寻找优势与差异。

 

实践教学法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把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外实验、开放式实验、社会实践几个部分进行。在实验课堂上安排学生做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并适当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课外实验主要是到运动现场进行生理指标的测试与评价;创造条件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兴趣选做部分试验;结合大学生科研立项,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宣传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的开展,强化科学健身和终生体育意识;将教学与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了基本科研方法,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研究性教学

通过研究性教学,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改革中,创造条件创建信息化、网络化教学,综合展现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多维空间的展示本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我们开发、制作的《运动生理学》CAI辅助教学课件,以Authorware6.0为设计平台,编写脚本,构建整体框架,插入图像、动画、音频、按钮等。其中动画制作方法采用Flash Photoshop3Dmax等现代软件技术,解决运动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的需要。

正在研制运动人体科学实践教学课件,解决课程实验数量多、内容复杂,学时有限,实验仪器、方法手段更新迅速;学生数量多,某些实验设备与实验经费尚待计划与建设之中的问题。

    也将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实验指导、习题集等教学资料上网;并开展网上提交作业,同时开通网上答疑、课程资料下载等栏目。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 校外专家评价

肇庆学院《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在6人组成的教师队伍中,有老教师、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对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有措施。已将一名青年教师由硕士培养成博士,由副教授培养成为教授。近五年来教学团队在核心刊物等刊物曾发表论文近30篇,承担省部级和校级立项课题有4项,出版教材5部。

该课程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工作突出,尤其是网上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录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实现了形态学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值得推广。

在教学设计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运动解剖学课程体现了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防止运动损伤和全民健身服务的思想,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研究性和前沿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在教学条件上,他们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的运动生理学系列教材,同时还有配套的自编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习题、课件等辅助教学资料。建立了课程网站、开放实验室、开展生理知识竞赛等,这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理论课教学采用带着问题预习、课堂提问和座谈讨论等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学生好评。将运动训练实践与理论实验相结合,板书讲解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网上交流与短信交流相合等手段和方法,是提高运动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综上,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成熟,课程特色明显,已经具备建设成省级和全国优秀课程的基础,因此我支持其申报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广东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郝选明

国家级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负责人

 

2.校内学生评教指标

学生评教的指标(学校统一制定,按100分计算):

第一部分:教学特色。包括:1. 专业底蕴丰厚内容融会贯通;2. 教有特色教法灵活;3.积极了解学科新信息;4.积极进行课程教学调查。

第二部分:教学改革。包括:5. 内容、知识面、作业:6. 教学信息量大,加深了我对教学内容的领悟;7. 课程内容尽可能联系实践和应用;8. 讲课速度、难度适当,重点突出;9. 能针对作业和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效果、价值。包括:10. 老师的课能激励和启发学生思维;11.我学会了如何学习该课程的方法;12. 该课使我提高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 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近三年来,本科教学评估均为合格。

2002年评为本校重点课程。

2005年评为本校优秀课程。主讲教师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连续4年学生教学评估为优秀。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包括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肌肉收缩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激素与运动血液与运动、呼吸与运动、循环与运动、体势能与运动处方等章节的内容,其余的课堂教学录像资料在制作整理中。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教材一直选用较为领先于全国同类课程的教材,并根据本系实验设备条件,编写了《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使用效果很好

2.实验教学为基础,注意保留经典的生理学实验和引进新的实验方法,突出专业特点,密切结合体育运动实践,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验证所学理论,并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开展研究性教学: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的理论知识都来自于实验。通过开展实验研究,研究运动对人体机能的良好与负面影响,积极为健康锻炼、竞技运动、康复锻炼等提供科学依据。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在体育学科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

随着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各个学校积极进行运动生理学的课程建设,目前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是省级精品课程,因此,我们要加强硬件、软件的投入,加快课程建设的速度,力争早日实验课程建设目标。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运动生理学实验课程体系,优化重组教学内容,进一步更新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逐步推行个性化的实验教育。

2.增加选修课学时,为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完成毕业论文打基础。

3.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和老化,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改善实验条件。

4.教学课件还缺少动态的体育动作内容,网络课件尚待完善。

5.网络教学资源、相关的教学辅导材料还不够全面,网站内容需不断更新,以实现网络化教学的先进性。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以教育部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运动生理学》内容的规定为依据,参考国内重点院校使用的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案。,2018年力争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具体步骤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课程的发展目标,在今后5年将把运动生理学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学历结构好、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学术梯队合理,有较好的团队精神、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显著的教学科研群体。以运动负荷的评定与监控、体育与环境、运动性疲劳机制与恢复手段的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各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45岁以下的教师争取具备博士学位。
(一)师资梯队
   在课程现有人员基础上,要加强师资队伍的补充,使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形成可持续发展梯队。争取使4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抓紧对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二)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目标是促使未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通过进修,获取博士学位。在体育系一系列师资培养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全力支持中青年教师的进修学习,在教学任务、科研工作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协助。此外,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派教师到国内其它院校进行访问和进修,吸取新的信息,学习其它院校先进技术与经验,拓宽研究领域。有计划地有目标地把中青年教师培养成学术骨干,以提高本课程师资素质与水平。
(三)加强课程建设的横向联系
   本课程将加大与国内各院校运动生理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合作,促进运动生理学的教学与科研的交流,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二、加强课程内容体系及方法的改革
  本课程将认真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重视对国内外著名高校运动生理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将教材、授课、讨论、作业、课程论文、实验、考核、教学参考书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并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在内容上多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

三、加强教材建设
  目标在近三年内重新修订目前使用的《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出既涵盖学科最新发展内容又符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运动生理学讲义》主编出版《运动生理学实验》,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与体系,以适应 21 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需求.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
  目前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能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学校正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争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为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创造条件。

 

  资源上网计划

年度计划

1 2015年将本课程网络资源收集并建立健全起来,制作和收集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

2 2016年多媒体教学课件达到上网要求,完善上网资源(包括各种教学文件、教学课件、实验教学课件、试题库、作业、实验报告等), 同时收集《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网站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并加以改进。积极申报《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课题

3完善、整理各种教学资料,2017年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6-1-2 三年内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4年完成理论课程的授课录像摄制;

22015完成实验课程的授课录像摄制;

32016年建立课程网站,并将录像汇总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7.评审情况

 

 

 

 

 

 

 

 

 

 

 

 

 

 

 

负责人:                                            

 

 

 

 

 

 

 

 

 

 

 

 

 

 

专家组: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意见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地址:肇庆学院主校区体育学院办公楼
电话:0758-2716005  邮编:526061